1991年4月13日,清华园的玉兰开得正盛,花瓣簌簌落在星宁工作室分店的玻璃幕墙上。午后时分,二楼的会议室里挤满了人,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,财务报表上跳动的数字仿佛带着温度——自去年冬季以来,分店不仅助力核心成员人均存款突破38.9万,更让参与项目的学长学姐们在短短半年内积累了28.6万存款。
“王学长,您负责的潘家园文创项目净利润已经达到87万!”陈昊将计算器转向刚走进门的经管系研究生王磊,屏幕上的数字让这位素来沉稳的学长红了眼眶。半年前,他还在为凑不齐出国深造的费用发愁,如今手中的存折不仅能覆盖学费,还能寄给老家修缮房屋。“我爸在电话里说,村里终于能修水泥路了......”他声音发颤,翻开项目日志,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与商户谈判、设计联名款的每个细节。
隔壁办公室,苏睛正带着几个学姐核对新签约的订单。北大历史系的周薇推了推眼镜,指着合同上的“故宫文创合作协议”兴奋道:“我们设计的‘二十四节气书签’被选为官方纪念品了!”她的工位上摆着泛黄的《中国传统商帮文化》——正是沈知意春节推荐的书籍,书页间夹满的便签上,写满将晋商票号管理模式转化为文创供应链的灵感。
“知意,通州家具厂的线上预售系统出了点问题!”赵小满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来,身后跟着计算机系的张学长。两人在白板上飞速推演代码逻辑,粉笔灰簌簌落在星宁定制的工装上。这一幕被前来参观的校领导看在眼里,教务处主任不禁感叹:“你们这哪是学生工作室,分明是个专业的商业团队!”
消息很快传遍校园。图书馆前的公告栏贴满了星宁分店的招聘启事,排队报名的学生从走廊一直蜿蜒到梧桐树下。沈知意站在人群外,看着一张张年轻而渴望的面孔,想起三年前在湘城街头招募暑假工时的场景。那时的星宁只是个小工作室,如今却像台精密的引擎,将知识、创意与商业实践熔铸成改变命运的力量。
傍晚,分店组织了庆功宴。老掌柜的悦宾楼再次被喜庆笼罩,新推出的“星宁创新宴”摆满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菜肴——用算法优化火候的宫保鸡丁、结合营养学设计的养生火锅,每道菜旁都立着二维码形状的小牌(虽然此时真正的二维码尚未普及,但这个创意已提前点燃了未来感)。
“我要感谢星宁,更要感谢在这里学到的思维方式。”数学系的李学姐举起酒杯,她主导的“商业数据分析课程”不仅为分店培养了储备人才,还被多家企业邀请授课,“过去我总觉得数学只能用来解题,现在才知道,它能为商业决策提供精确的指南针。”
酒过三巡,话题自然转向未来。有人提议在上海、广州开设分部,将成功模式复制到更多城市;有人计划开发针对大学生的创业app,搭建线上资源共享平台;还有人畅想建立“星宁商学院”,将实战经验编写成教材。沈知意静静听着,突然想起马克思在《共产党宣言》中描述的“世界市场”,此刻,星宁工作室正以独特的方式,在青年群体中构建着微型的商业生态。
深夜,当最后一位同学离开,沈知意独自留在分店。月光透过银杏叶形状的窗棂洒在办公桌上,照亮她新拟定的“燎原计划”——不仅要继续帮助更多学生实现经济独立,更要在全国高校设立“星宁创新基金”,资助那些敢想敢做的年轻人。她打开电脑,给远在杭城的沈宁和沈舒发去邮件:“财富增长的速度固然惊人,但更珍贵的,是我们点燃了无数人改变命运的勇气。”
窗外,清华园的夜静谧而充满希望。星宁工作室分店的霓虹在夜色中闪烁,宛如一颗不断膨胀的新星,吸引着更多追光者汇聚而来。而那些因它改变的人生故事,正如同春天的种子,在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,等待着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四合院里的小厨子 六零军婚:别惹她,她嘴比砒霜毒 抗战:天下第一孔二楞 我见卿卿 四合院:你居然给贾家下春药 成为神级刺客从转职牧师开始 皇城诱 摆烂继父,养女越强我越躺! 弃女翻身,大小姐又狠又绝 女钳工[六零] 斩神:代理诸神仙魔,终神末谕 清明上河图史记 万剑归宗! 清新系神豪 末世异能互换,我捡漏空间囤货躺赢 觉醒恋爱系统,我发动世界大战 八零娇妻软又辣,硬汉老公沦陷了 我的命盘不太正经 戏说嬴政 侠女,我的世界,江湖